
恒瑞医药始终坚持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和“以贡献者为本”的理念,尊重人才价值。公司持续推进创新、国际化人才布局,在吸引培养人才、保持组织活力、保障员工健康方面不断投入。
公开资料显示,恒瑞目前在美国、欧洲、澳大利亚、日本等地都建有海外研发团队,全面启动GPT(全球产品开发团队)工作模式,进一步提升临床研发国际化的层次与内涵。
作为创新型国际化制药企业,恒瑞医药长期践行“科技为本、为人类创造健康生活”的使命,始终坚持为患者服务的初心,聚焦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潜心开展创新研发。恒瑞自上市以来在药品研发前就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,深入实践,了解市场所需,市场所缺,“对症下药”,精准研究。
恒瑞医药公司各团队高质量、高效率推进项目执行。既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推动了现有治疗领域管线产品数量增加,同时使公司的研发管线迅速拓展到呼吸、眼科、核药等其他领域,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。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,推动创新产品实现国际化价值,使公司产品和治疗领域更加多样化,顺利实现转型升级。
在较大的经营压力之下,恒瑞医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国际化的战略未变。其中,在研发投入方面,2021年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603亿元,同比增长234%,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95%,创该公司历史新高;2022年一季度,该公司投入研发费用07亿元。
战略与价值评估/ 恒瑞医药在创新药研发上的战略务实,重视多赛道和国际化,这使得其在市场波动中保持了稳健。尽管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,但投资者需理性看待,市场波动揭示了投资的复杂性,投资决策需基于公司基本面和市场动态的双重考量。
1、在剂量上,中国中药和日本汉方药也有观念上的区别。日本汉方药基本上是配伍固定的粉剂或者汤剂。比如桂枝茯苓含有桂枝4克、茯苓4克、牡丹皮4克,桃仁4克,芍药4克,经地萃取提练精制成粉剂或片剂。厂家不得随意更改,更不允许含朱砂、雄黄等矿物质。
2、两国还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加工生产中药,日本是我国中药材第一大进口国,韩国除高丽参外,其他中药材也主要从中国进口。因此中药进入日本和韩国的难度较小。 三是欧洲市场。欧洲国家对中药进口要求较严,与日韩相比,中药进入欧洲市场难度要大些。
3、在国外,只有日本和韩国通过立法,明确区分化妆品、药品和医药部外品。所谓“医药部外品”,其实和我国的“特殊用途化妆品”类似,但范围更广。
1、创新引擎/ 恒瑞医药的高光时刻始于其对研发的执着。20亿的巨资投入研发中心,他们尝试产学研模式,与Medivir AB的合作虽未达预期,但他们从中认识到内部人才建设的重要性。2003年的专利纠纷,恒瑞以7年诉讼的胜利,彰显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价值,随后引入高端人才,形成了一股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。
2、它凭借卓越的药品研发和创新能力,稳步发展为全球领先的医药公司。2000年上市后,恒瑞聚焦于药品的自主研发与生产,主营业务涵盖肿瘤、自身免疫等多个关键领域,其中抗肿瘤药物尤为瞩目,高达90%的毛利率彰显出其强劲的盈利能力。
3、年,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后,很快在上海闵行成立研发中心,开始做创新药研发,2011年,公司第一款创新药艾瑞昔布获批上市,该产品是恒瑞医药历时14年自主研发的治疗骨关节炎的1类创新药,是一种全新的、针对特定靶点的选择性环氧化酶-2(COX-2)抑制剂类抗炎镇痛药物。
4、恒瑞医药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发展战略,持续加码研发,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292亿元,位居全国医药行业前列。公司在连云港、上海、美国和欧洲等地设立14个研发中心,全球研发团队达5000余人。
5、恒瑞医药在连云港、上海、成都、美国及欧洲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,并组建了一支超过5000人的全球化研发团队,为公司的研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。
恒瑞医药在当前市场中,其研发实力是衡量创新能力的“核心”标准。 2021年,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达到603亿元,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295%,较上一年增加了114亿元,创下历史新纪录; 2022年第一季度,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创新投入,研发费用达到07亿元。
. 恒瑞医药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,在国际市场上也积极推进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国际化战略,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近20项国际临床试验。1 恒瑞医药的创新药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,并在国际学术盛会上展示,充分展现了中国医药自主创新的实力。
恒瑞医药是一家集科研、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上市企业。研发能力和商业化能力:恒瑞医药在创新药的研发上具有较强的能力,同时,其商业化能力也只应用到公司自身产品。对于没有国内商业化能力、需要变现的企业而言,这样的合作可以实现双赢。